有一個女孩,出生于一線城市的工薪家庭,身高168,體重48-50KG, 考入帝都某985高校,本科畢業(yè)后和學生時代的戀人結婚,生娃,孩子漂亮可愛,老公溫柔帥氣,包攬家務,帝都有房有車,她本人有一份體面的工作,不到30歲,年收入30W。
在外人看來,她生活得非常幸福,是一個“家庭事業(yè)雙豐收”的幸運兒。這樣的人,是周圍眾人羨慕的對象。
但實際上,她在15歲時曾自殺未遂。她是團隊的領導者,卻從不敢批評任何人。她不自卑而敏感,內心孤獨。她渴望情感卻又懼怕情感,總是惶惶不可終日,害怕被人放棄。她極其在意他人的評價,特別是負面反饋,會讓她深受傷害。而這一切,源于她曾遭遇的家庭*。
她從小出生在工人家庭,獨生子女,生活條件中等。她的爸媽在教育孩子上缺乏耐心和經驗,認為孩子吃飽穿暖才是最重要的事,對待子女喜怒無常,像養(yǎng)一只小貓小狗一樣,心情好了逗著玩玩,給點好吃的,甚至帶著去旅游。但是在他們承受社會壓力的時候,出現(xiàn)矛盾的時候,心情不好的時候,孩子就成為情緒的發(fā)泄口。
她的父親常常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對她拳腳相向,完全不講任何道理。都是些什么理由呢?
比如把東西弄得亂七八糟,比如不小心弄壞了他的什么物品,比如在物質匱乏的年代,隨他去串門去狼吞虎咽地吃了別人給的香蕉,以及所有和“面子”相關的事情。
在學業(yè)上,她父母理所應當?shù)卣J為她應該考高分,拿獎狀,卻從來不曾有過真正的“教育”。好在,小學六年她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。但是在青春期進入初中后,成績一落千丈,招致父母的時常打罵。直至她在一個午后,吞下了媽媽的50片安眠藥自殺,后被救活。
傷害存在與否,與物質上的富庶或貧窮無關,只不過當人貧窮時,我們只看到物質上的匱乏。
在社會環(huán)境寬容、物質富庶的情況下,受到傷害的人,才懂得應該表達出這種傷害的存在,而對窮人來說,一切都是命。
叛逆少年管教學校認為很多看起來幸福、看起來和善的人,內心都是不完整的。而本文主人公幼時所遭遇的一切,在她成年之后,變成了一道“緊箍咒”,讓她既無法自我救贖,也不敢尋求他人的幫助,就像一個死循環(huán),困在其中,不得安寧。
叛逆少年管教學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