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少年時期有段時間最不想說話的人是我爸媽,那段時間是他們最忙的時候,根本沒有時間管我,后來才慢慢懂得他們的不易。
前兩天看報紙說16歲孩子對親情冷漠,對待家人比陌生人還冷漠,就突然想到了自己。
現(xiàn)在社會物欲縱橫,大人在忙著掙錢,小孩子在忙著玩樂,在家的時間各自抱著手機,父母刷新聞,小孩刷微博,似乎變成了一種常態(tài)。
彼此之間很少交流,貼心的話從來都不會說,“親情冷漠”正一點點變成一種社會常態(tài),而我們卻在這個過程中習以為常。
其實少年時期那會,我很想跟父母多交流交流,但是他們總是早出晚歸,我一天三餐都在外面解決,看著別人家的孩子有父母接。
別的同學課下說自己爸媽做了燒排骨,燒茄子的時候,我內心里滿是渴望,時間久了缺乏交流,缺乏溫暖,缺乏關愛,就很少再跟父母多說什么,大多數(shù)都是自己一個人在玩。
慶幸的是,后來自己慢慢長大,知道父母不易,才逐漸打開心房。
不是所有的小孩都可以自己去學會體諒,大多數(shù)父母在抱怨孩子對親情冷漠,卻從未從自己身上找原因,是不是交流少,是不是關心的少,是不是忙于工作忽略了他們。
父母總會給自己找理由,工作是為了孩子以后更好,可是年少時缺失的關懷,缺失的陪伴,卻是一輩子都補不回來的東西,父母們總是在用有型的東西對等無價之寶。
所以,那些抱怨孩子對親情冷漠的父母,如果可以的話,拿出一點時間多陪陪孩子,給他足夠的關愛,重視家庭教育。
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,能教會孩子的其實很多,學著打開心房,學著讓缺乏溫暖的孩子試著走出自己的世界,學著帶他們去看外面的世界,去體驗,做一個有情懷的人,其實比什么都重要,
反思孩子為什么叛逆,要從家長的身上找原因,一般來講孩子叛逆是一種自我形成的表現(xiàn),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掙脫父母控制的表現(xiàn),在孩子自我人格形成過程中家長的束縛太多,不尊重孩子心理的需求,不尊重孩子成長規(guī)律,都容易導致孩子叛逆...
更多培訓課程,學習資訊,課程優(yōu)惠,課程開班,學校地址等學校信息,請進入
培訓問答
詳細了解
你也可以留下你的聯(lián)系方式,讓課程老師跟你詳細解答: 在線咨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