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國,讀寫能力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,甚至它會滲透到孩子以后的為人處世當中。所以在小時候,家長要注意這方面的培養(yǎng)。下面來說說1年級怎么培養(yǎng)寫作能力。
1、注重積累
沒有語言的積累,就不可能很好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,甚至表達不出自己想要寫的東西,從而在實踐中造成阻礙。沒有情感的積累,就不可能從復雜的人、事、物或生活中分辨出真善美或假惡丑。
學生具有豐富的語言和情感之后,才能夠準確、生動、形象地描述所見所聞,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,表達自己的審美、人生觀和價值觀。
所以需要讓學生在欣賞中積累豐富的語言,體會作者的情感表達,然后理解、記憶,潛移默化的形成語言與情感的有機整體,為練習打下良好的基礎。
2、仔細觀察
捕捉材料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方法是仔細觀察。所以要知道你在看什么,才能夠寫出什么。所謂作文來自生活。
同時,小學語文新課程在實踐中也強調(diào):注意觀察生活,感受生活。由此可見,生命是構成物質最重要的來源。學生只有認真觀察生活中的每一件事、每一個人才能有所寫,寫的內(nèi)容才能實現(xiàn)具體化。
觀察就像建筑材料,如石頭、水泥和鋼鐵,沒有這些工程師就無法建成高樓。
因此,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仔細觀察每一件事情,注意捕捉事情發(fā)生的每一個瞬間。
3、創(chuàng)建情境
教學實踐證明,良好的教學情境能激發(fā)學生的興趣,啟迪學生的思維,陶冶學生的情操,放大學生的情感,讓學生的個性更張揚,從而培養(yǎng)出良好的寫作能力。
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,只有當一個人的情緒被激活時,他們才會有強烈的欲望和動機,才能發(fā)揮他們的最好狀態(tài)。課堂教學能夠使學生有強烈的興趣,從而產(chǎn)生欲望和沖動。所以老師應根據(jù)學生的實際生活,創(chuàng)建接近或類似的教學情境,激活他們的情感,誘發(fā)他們的寫作靈感。
4、換個角度
自古以來,一篇受歡迎的文章或一個優(yōu)秀的作品都是經(jīng)過很多次的修改、反復思考得出來的結果。,如果想知道如何在短時間內(nèi)寫一篇優(yōu)秀文章?那當然是需要反復修改了。
然而,修改的主人不是老師,而是學生。在過去,寫作指導都是一種固定模式——學生寫作、教師批改。這種方法雖然可以使學生的文章更好,但忽視了學生的主要因素和學生的長遠發(fā)展。
換句話說,最終的結果是教師的修改能力提高了,學生的作文變得更好了,學生對自己的作文依然一無所知。因此,應該以“一切為了學生的發(fā)展”為教學宗旨,注重培養(yǎng)和提高學生的作文評價和修改能力。